top of page

阿育吠陀三日僻靜營〔寅冬 _ 藏伏〕

「當我們能夠把身心放在恰如其分的地方,那其他的一切就會跟著恰如其分。 如果你自己不是恰如其分的話,也就不可能讓任何東西恰如其分。反過來說,要是你能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做事情,那萬事都會妥妥當當。」- 鈴木俊隆禪師
3059F321-2187-4229-91AC-EDC937DC2C33.JPG

​冬天是思考生命的季節,經歷了春季的生長、夏季的繁盛、秋季的成熟後,靈魂進入冬季,體驗安靜與重整。
在冬季的藏伏中,對生命歷程進行整理,而後重新煥發生機,才能即時把握下一個春季的萌發。

營隊之時是小雪節氣,氣溫明顯下降,陰氣勝陽,天地乍看了無生氣,進入萬物藏伏的沈寂狀態,但含攝的能量實則溫煦了臟腑。


冬日的臟腑溫暖而忙碌,陽氣激發了食慾與消化,臟腑又將這份營養,轉化為滋養陽的能量。陰陽在臟腑中,團圓,交流。不同的食物蘊含著不同類型的能量,順應季節吃合於時節與自身體質的食物,就是清明的覺知與對最好的自我照顧。

阿育吠陀認為,健康的身體散發出一種迷人的光,其中的元素來自健康的細胞、穩定的情緒、正面的心態,當身心處於健康的光芒狀態,光由內而生,不用特別打扮或強調,就很吸引人。

阿育吠陀重視四季的連貫性,在每個季節好好養生,下個季節就能受到健康身心的支持。在營隊中,我們也將透過阿育吠陀的養生智慧飲食,讓身體溫暖、維持平穩與平靜。


恰如其分


大部分無以名狀的痛苦感受,都來自對生命的種種偏見,對自己的、對他人的、對事件的看法…等等。這種著落於兩面性的思維模式,使我們往往急於擺放他人,向外指涉,或改變外在的世界。我們會認為,是外界存在一個令自己受苦的對境。

每隔一段時間,我們就需要較長的僻靜期。
充分的沉靜,有助於免除雜慮、收攝心神、蓄積能量去自我認識。當身體放鬆而溫暖,頭腦是安靜的,我們會有更多空間向後退,在自心內產生對痛苦更深的理解力,使那個感受痛苦的自我進一步獲得消融。

 

▍食療特色:
未病先防、溫暖滋陰、提升體氣。

▍瑜珈重點:
安撫神經、提升循環、柔軟筋骨、增加飽水與彈性。

▍心靈療癒:
自省內化、休整回復、蓄勢藏神、活化生命。

在阿育吠陀的觀點裡,每個人都有四種身體層面和靈性層面的本能:信仰、財務、生育繁衍和追求自由的本能。而,平衡的健康是實現這些本能的基石,只是現代都市人的忙碌繁雜,讓我們美好的本能像一顆顆蒙塵的珍珠,難以發光。


希望透過這個營隊的實現,讓《阿育吠陀》從知識理論層面,真正進入生活;引領我們在其悠遠的生命美學照看下,清理、明晰、洗去塵勞,在蓄藏內養中,重新誕生。


營隊學員心得分享 許菁芳《疫之生》

 

練得瑜伽後,營裡我練習靜心。
瑜伽體式後的靜心靜坐,特別容易進入澄淨安寧的狀態。閉眼沉入深深的内在。安的黑暗,有光影浮動。體内有輕的氣流上旋,身體舒適地微微晃動,是半睡眠,但是比睡眠更清醒所在。我還在這裡,但我也不在這裡;依舊聽得到風從耳經過,人們躡腳踩出木板嘎吱聲,民宿主人開門了、招呼了、是早餐送來了,志得意滿的兩隻公雞扯直了喉嚨叫。我去到了那些聲音的發生,又瞬間回到深深的體內。我去,我回,我再去,我再回。心神動盪只在轉瞬之間。安在時才發現自己來分心分裂數以萬計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