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身體意識瑜伽
身體意識瑜伽是一種深度探索實踐,專注於培養與自身身體的精細連結,通過緩慢、專注的動作和精確的引導,幫助學員重新發現身體的智慧、需求和表達。這樣的練習能將注意力轉向內在感受、微妙變化和動作背後的意識,旨在建立一種全新的自我關係,促進身心靈的整合與平衡。

聽每一滴水聲之間的寧靜。讀每一個字句之間留白的地方。滴水之間有寧靜,留白之間有信息。
讓身體成為意識間的築橋者,見證靈性的孵育與提昇。
Know thyself
認識自己,讓觀察自己的一舉一動成為日常習慣。習慣覺察身體的外在姿勢、肌肉的伸展狀態,身體內部的心跳與呼吸;體驗「身體的動作跟著意識連動」。
你將建立自己的「身心內證資料庫」,找到意識與身體間相互的影響-那將是我們超越舊有心智慣性的契機。
這種積沙成塔的積累是自我更新的本質,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忽然不一樣了,甚至從未察覺,這些改變是何時發生。

何謂身體意識?
身體意識Body Awareness或Embodied Awareness)是人類經驗的基礎,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及其在空間中的位置、內在感受、動作和狀態的覺知能力。
這包括:
外在覺知: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、姿勢和動作
內在覺知:內部感受、器官活動、能量流動和情緒表現
感官整合:不同感官訊息的統一處理
本體感受:關節位置、肌肉張力和平衡感
微妙覺知:能量(氣/prana)流動、脈輪活動和更精細的身體層面
真正的身體意識不僅是"知道"身體,而是"居住"在身體中,是一種主動參與和體驗自身存在的能力。
身體意識瑜伽
的核心原則
身體意識瑜伽練習關鍵原則:
1. 確實感受而非僅維持形式
轉向內在體驗:
外到內的轉變:從關注外在形式轉向關注內在感受
探索取代達成:每個姿勢成為探索而非目標
無評判態度:培養對所有身體體驗的接納
個人化體驗:尊重每個人獨特的身體構造和體驗
2. 緩慢與停頓
刻意減速創造覺知的空間:
減速倍增覺知:動作越慢,覺知就能越精細
微動作實踐:探索極小範圍動作中的感受變化
停頓力量:在動作中創造有意識的停頓,加深體驗
過渡關注:視姿勢間的過渡與姿勢本身同等重要
3. 專注與好奇
培養對身體體驗的持續關注和探索態度:
好奇心取代目標:以新鮮的好奇心對待每次練習
專注力訓練:練習持續將注意力帶回身體體驗
問題引導:使用特定問題引導內在探索
發現取向:保持開放並歡迎新的發現和體驗
4. 整合與連接
建立身體各部分間的連接和身心整合:
部分與整體:同時保持對特定區域和整體身體的覺知
呼吸連接:使用呼吸作為身心橋梁
情緒-身體連結:探索情緒如何體現在身體中
能量觀察:覺察氣(prana)在體內的流動和分佈
■ 調伏身體
成為身體的主人,
有意識地改變對於我們不再有益處的身心慣性,讓身體跟隨清淨的意識,創造正向的生命經驗,將逸散的能量引導回身心之內,累積淨化更新。

靈性開展必根植於身體的實際體驗。
發現身心之內那條向上化約的道路,契入大道至簡 。
❞
學員 許菁芳《疫之生》
練習瑜伽也有三年餘。
我從瑜伽裡學到的很多,尤其奇妙的是感受到生命如流水。多數時刻涓涓細流,偶爾也有大水驚心動魄。情感思緒是伏流,在日常生活裡只看得見一層表面;瑜伽靜心時,難得能潛入意識深層,覺知流動與沉痾。
因為練習瑜伽,我比較能感覺到自己體內的空間(絕大多數是渾噩一片),也終於如腳趾沾到水面般,偶然窺得內在之平和喜悅為何物(通常是走出教室的十分鐘後就消散)。
而這三年餘的旅程,最神奇的是見證了變與不變之間的循環變化。我不是有紀律的瑜伽學徒,平日依賴一週一次的瑜伽課,遲到落課也有,冬天也會失蹤月餘。但是瑜伽給我一份寶貴的信任——無論何時回返瑜伽,每次都是初生的當下,沒有批判沒有追悔。
我慢慢有了信心,知道等待是合宜的,休息是正常的,積累依舊存在,流放了的無須執著。身體的變化需要等待,沒有等待,也沒有真實的變化。不變化是不可能的,生命的恆常就是變化;在毫無動靜之時,反而正是變化如春芽將興起之時。



身體意識瑜伽
週二早 08:00 - 09:30
週五早 08:00 - 09:30
週六早 10:00 - 12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