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大悲咒 |Mahā Karuṇā Dhāranī
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2024年8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8月20日



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


最近正在準備錄製跟慈悲觀相關的靜心冥想,於是我想到大悲咒。


自從開始學習唸誦大悲咒之後,我就非常喜歡這個咒,每次念完我都會感覺非常平靜。


今天跟學生聊天的時候,學生說,老師這個平常是可以念的嗎? 因為好像都是在喪禮的時候念的。


我舉了一個例子,為什麼大悲咒,往生咒,地藏經這些經典或咒會在喪禮時念誦。你可以這樣想,當一個人要遠行時,如果你要幫他打包行李,你一定會幫他放入最重要的東西,比方說像極地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要去極地參加比賽,他放在行囊中的東西,一定是最輕,最保暖,最滋養的。


同理,當一個靈魂要離開這個世間,他就要結束這一世,準備要開啟下一段旅程,在這個關鍵時刻,他要聽的,也是最關鍵的義理。 能夠讓他接下來的這段路途比較順利,比較好走。


大悲咒的全名是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大悲神咒,又稱廣大圓滿陀羅尼。陀羅尼的意思是,用精鍊簡要的字句,去總攝教法義理,令其不散失,陀羅尼也可以被理解為真言。


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了使所有的眾生得到安樂、除一切病苦、得壽命、得富饒、得除一切所有的惡罪、遠離一切的魔障礙困難、成就清淨的功德、能成就一切所有的善根、遠離一切的恐懼害怕、速能滿足一切所希望所求的,所向大眾宣說。今人以《大悲咒》簡稱之,取之觀世音菩薩慈悲眾生之大悲願力而命名。


大悲心是人本來自性的性德,卻因為無始劫以來的妄想執著而丟失了。


透過念誦大悲咒,能夠清理遮蓋住本性的貪瞋痴,轉變為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