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Ashley
10月23日
平靜之道
混亂生起的地方,就是寧靜可以生起的地方。哪裡有混亂,透過智慧反觀自照,哪裡就有寧靜。 — 阿姜查 (Achaan Chaa) 紛擾世界中的身體疏離 在這個「不安靜,也特別不耐煩」的時代,我們的感官被無止境的資訊轟炸,注意力被無數通知分割,身體成為承載壓力的容器,而非感受生命的家園。科技連結了全球,卻讓我們與自身最深刻的連結斷裂。 生活的嘈雜與擁擠讓我們忘了自己,也容易觸發內在的歧異、虛擬、亢奮、低迷;「好好面對自己」似乎變得更困難,也更難敞開心胸與人真誠互動。我們習慣性地向外尋求解答,卻忽略了:寧靜已然存在於身體的深處,等待我們的重新發現。 內在寂靜的悖論 我們真的渴望安靜嗎? 相對於眾聲喧嘩的世界,「安靜」卻彷彿會呈現出我們內在的孤立、空虛、擔憂、悲傷,讓人不自覺又想製造出一些聲響來安撫內在的不安,於是,又開始滑手機、進行喋喋不休的思考。許多人發現自己無法忍受片刻的寂靜,反覆檢查手機、開啟電視、播放音樂——任何能填滿空間的聲音,似乎都比面對內在的聲音更安全。 在身體意識瑜伽中,我們識別這種模式不是為了批判,而是為了理解: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。
bottom of page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