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10月23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混亂生起的地方,就是寧靜可以生起的地方。哪裡有混亂,透過智慧反觀自照,哪裡就有寧靜。 — 阿姜查 (Achaan Chaa)

紛擾世界中的身體疏離

在這個「不安靜,也特別不耐煩」的時代,我們的感官被無止境的資訊轟炸,注意力被無數通知分割,身體成為承載壓力的容器,而非感受生命的家園。科技連結了全球,卻讓我們與自身最深刻的連結斷裂。

生活的嘈雜與擁擠讓我們忘了自己,也容易觸發內在的歧異、虛擬、亢奮、低迷;「好好面對自己」似乎變得更困難,也更難敞開心胸與人真誠互動。我們習慣性地向外尋求解答,卻忽略了:寧靜已然存在於身體的深處,等待我們的重新發現。


內在寂靜的悖論

我們真的渴望安靜嗎?

相對於眾聲喧嘩的世界,「安靜」卻彷彿會呈現出我們內在的孤立、空虛、擔憂、悲傷,讓人不自覺又想製造出一些聲響來安撫內在的不安,於是,又開始滑手機、進行喋喋不休的思考。許多人發現自己無法忍受片刻的寂靜,反覆檢查手機、開啟電視、播放音樂——任何能填滿空間的聲音,似乎都比面對內在的聲音更安全。

在身體意識瑜伽中,我們識別這種模式不是為了批判,而是為了理解: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。神經科學研究顯示,安靜時,大腦默認網絡(DMN)被激活,這區域與自我參照思維相關——關於過去的反芻或對未來的憂慮。這解釋了為什麼安靜時,我們容易陷入困擾的思緒循環。

真正的「安靜」,考驗著我們的定力,也是身體意識瑜伽實踐的核心。


身體:寂靜的橋樑

身體意識瑜伽提供了獨特的途徑—— 通過身體作為橋樑,引導我們進入真正的內在寂靜。這種方法的獨特之處在於:

不是逃避思緒,而是錨定感受:當散亂的思緒湧現,我們不抗拒,而是溫和地將注意力轉向身體感受——腳底與地面的接觸、呼吸在胸腔的擴張、雙手的溫度

動中取靜:通過緩慢、有意識的動作,我們創造「流動的冥想」,比完全靜止的冥想更容易進入對初學者

微動作覺知:在極微小的動作中發現無限的感知空間,讓意識從表層思緒沉入深層覺知

在這種練習中,身體不再只是載著頭腦的容器,而成為覺知的源頭和智慧的居所。


三層次的寂靜實踐

1. 感官寂靜:重新定義感官關係

首先,我們不是切斷感官,而是轉變與感官的關係:

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覺察

從分散注意轉為集中觀照

從外部分心轉為內在錨定

通過引導式身體掃描,我們系統地將覺知帶入身體各區域,創造一種「向內聆聽」的狀態,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「反聞自性」——向內聽聞的藝術。


2. 心智寂靜:超越思考的喧囂

對能夠控制自心的瑜伽行者而言,安靜之樂來自於「入定(Dhyana,冥想靜坐)」。深沉的入定能夠收攝散亂的心識回到它原本的駐地:「三摩地(Samadhi)」,

意即:最終的喜樂所在、內住神明的所在。


在身體意識瑜伽中,我們通過:

呼吸引導動作,讓心智安住於當下體驗

微動作覺知,創造思維無法干擾的專注

靜止覺察練習,體驗思維之外的存在狀態


持續在這種修練中專注於「放下自我」,可以使我們向內的覺知變得銳利而飽滿,就像一個吸音板,不須刻意覺察散亂的來源,只是讓隱藏於內在、各種混亂的雜音自然地送過來,不積累,不儲存,也沒有反彈的作用力。


3. 本體寂靜:存在的純淨品質

「入定Dhyana」亦有「止觀」、「靜慮」的意義— 透過收攝讓心念住於一境,而能停止散漫與混亂,使身心進入寂靜。

這種寂靜的品質是純淨,而非死寂,它將我們的心念、言語、行為熔接在一起,使我們保持平靜與和諧,明白任何狀態的呈現,都只是生命當下的遭遇,而非其本質。


內在寂靜的實際益處

身體意識瑜伽培養的內在寂靜,不只是哲學概念,更帶來實際的生活轉變:

神經系統調節:研究顯示,身體導向的寂靜練習能顯著降低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

情緒韌性增強:提高面對挑戰時的情緒穩定性,減少反應性行為

決策智慧提升:寂靜空間讓我們從更深層的智慧而非反應性思維做決定

創造力湧現:神經科學研究證實,有規律的內在寂靜練習能強化大腦默認網絡與執行網絡的平衡,促進創造性思維

關係品質改善:當我們能安住於自身,與他人的連結變得更加真實與深入

搭建屬於你的內在寂靜之路

身體意識瑜伽邀請你踏上一條不同的修習道路—— 不是通過強迫自己「不要想」,而是通過擴展身體覺知,讓寂靜自然浮現。

這種寂靜的源頭不在僵硬的儀軌或外在的寺廟、神像之中,而是住在我們內在的神性裡。如同樂章的休止符,休止也很美,在綿綿不息的安靜中,沉浸於生命的餘韻,不耽溺過去,不擔憂未來,只是以清明澄澈的心,來回應當下。

【 身體意識瑜伽系列 】

瑜伽、調息、覺察—在寂靜中聆聽,在安靜中儲存柔韌與開闊的力量。


週二早  08:00- 09:30 

週二晚  19:15- 20:45 

週三晚  19:00- 20:30 

週五早  08:00- 09:30 

週五晚  19:00- 20:30 

週六早  08:00- 09:30 

週六早  10:00- 12:00


【 深度研習課程 】2025秋・諦聽|阿育吠陀僻靜營 2025/12/25-12/28

寂靜如鏡,映照內在純粹之聲;四天深度旅程,重新連結身心靈的古老智慧。

走入山林,進入寂靜與清明,

這不只是一次身心放鬆的旅行,

而是一段回到內在、照見自我、與生命對話的旅程。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