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Image by Rick J. Brown

​讓身體與心靈更有意識的連結

The inward journey

留下陰影

學員  柯采岑《四時瑜伽》

瑜伽課程學員分享:柯采岑《四時瑜伽》

瑜伽前,必要按摩,已成習慣。按摩不全為了根除後痛,反倒像暖身活體,跟身體鄭重打個招呼。按摩許久,有個明確關於身體的理解 — 用花生球按摩心口時,已不再像從前那樣,痛得錐心難受。 痛感還是有,但痛裡有舒張,舒張後見空間,有空間於是能呼吸暢通,彷佛每一次痛,都帶我到了更深的地方。而我跟痛之間,不再只有抵抗與防禦關係,還有看見與接納的共融。

 


 

這週晚睡晚起,工作排滿,於是我貪圖夜間休閒,雖也是穩穩前進,總感覺內在時序紊亂。走進瑜伽教室,一班學生哀嚎沒有睡飽,老師說這是「春睏」—像你的身體是溼了的柴,火點不起來,身體內感覺到徒勞無功。

春日宜早睡,老師說,早睡是幾點呢,最晚不要超過十一點。我小小聲地說哎喲。

反省這週總是一點後才入睡。季節交替時,身體有感覺,會不舒服是難免,尤其春日多變,變化才是春天常態。

在變化之際,留心觀察,老師說,觀察時帶著一點持續的耐心。你存在你的觀察之中,你既是觀察者也是被觀察者,去找那個合一,而你耐心,沒有著急。
 

學員 許菁芳《疫之生》

練習瑜伽也有三年餘。


我從瑜伽裡學到的很多,尤其奇妙的是感受到生命如流水。多數時刻涓涓細流,偶爾也有大水驚心動魄。情感思緒是伏流,在日常生活裡只看得見一層表面;瑜伽靜心時,難得能潛入意識深層,覺知流動與沉痾。

 

因為練習瑜伽,我比較能感覺到自己體內的空間(絕大多數是渾噩一片),也終於如腳趾沾到水面般,偶然窺得內在之平和喜悅為何物(通常是走出教室的十分鐘後就消散)。

而這三年餘的旅程,最神奇的是見證了變與不變之間的循環變化。我不是有紀律的瑜伽學徒,平日依賴一週一次的瑜伽課,遲到落課也有,冬天也會失蹤月餘。但是瑜伽給我一份寶貴的信任——無論何時回返瑜伽,每次都是初生的當下,沒有批判沒有追悔。

 

我慢慢有了信心,知道等待是合宜的,休息是正常的,積累依舊存在,流放了的無須執著。身體的變化需要等待,沒有等待,也沒有真實的變化。不變化是不可能的,生命的恆常就是變化;在毫無動靜之時,反而正是變化如春芽將興起之時。

繡球
瑜伽課程學員分享: 許菁芳《疫之生》
草地上的新月
瑜伽課程學員分享:柯采岑《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》

學員  柯采岑
《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》

有時候做一做瑜珈,會突然有想哭衝動。剛開始以為,是不是自己太善感,後來想,大概是因為跟自己靠得非常近的緣故,好像終於發現,照顧自己是怎麼一回事。

 

你的身體是你的,你去照料它,透過瑜珈,你正在練習照料它的方法—而就在那一刻,你正全心全意地,跟你的身體在一起。

瑜珈體式名稱許多,拜月式、上犬式、鱷魚式、下犬式、樹式、三角式等,我尚在練習記得體式的直接對應,卻深深記得不同體式給我的感受。有的體式讓你體察自己百般脆弱,有些體式讓你輕輕一做便萌生信心,有些體式讓你深深回到自己。

帶有塊的瑜伽姿勢

瑜伽練習能為身心世界的發展做先行一步的開拓。它給予身體所需要的能量,與心靈協同合作,藉以發展穩定、平和、充滿韌性的精神品質。正確而細緻地練習一個體式,能夠觸及並滋養身心的每一個部分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