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跟著節氣生活 | 處暑
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2024年8月2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8月26日



節氣養身重點:

處暑,是夏天結束,轉向秋天的時節(約在國曆8月23、24日)。


「處」有躲藏、終止的意思,「處暑」到了,表示炎熱的暑天就要過去了。


這個時節,白天高溫炎熱,入夜漸感涼意,晝夜溫差較大。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

氣候的轉變也讓不少人這段時間開始容易感到疲倦、提不起勁。 尤其是平時代謝不好的人,在陽氣漸收斂的情況下,容易感到莫名疲憊感,稱作秋乏。 在這個節氣,濕氣仍然殘留在體內或空氣中,濕氣若不排出就會導致腫脹,體內排毒功能也會減弱。


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,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。


《黃帝內經 ‧ 素問》說:「秋三月…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。」建議跟著雞的活動規律,早睡早起。秋天晚上忌諱熬夜,因熬夜會增加燥氣,盡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,良好的睡眠,可以消除疲勞,修護大腦,增強免疫力,預防感冒😷。 睡覺時,記得保護好腹部,不論是午睡還是夜間睡眠,都應關好窗戶,用被子蓋好腹部,以免秋風使脾胃受涼。


緩慢、持續、動靜協調的運動很適合秋天,清晨盡量早起迎接陽光,吸收陽氣與能量,可以增加身體的防禦力。


秋季養生的原則,一切皆以養收為主要重點。

處暑時節天氣的多變,也會引發情緒變化,非常容易會誘發消沉的心緒。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,要遵循古人的 “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;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;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收之道也”。

 

飲食方面:

秋天的燥氣傷肺,對付「秋燥」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白湯,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與濕氣,飲食上儘量少吃油炸、燒烤以及熱性食物,可多吃水果、百合和一些滋陰養肺、潤燥生津的粥湯。


這個節氣中,盡可能早睡早起。


養生練習:

1. 可以適當增加運動強度。

2. 按摩肚臍周圍,夏天的暑熱讓人們對肚臍的保暖不夠,而肚臍卻是人體的要害,在這個時節加強養護,可以健胃整脾,安定心神。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,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,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按36下。

3. 拍打位於膝窩中央的委中穴,藉此排毒素與濕氣,身體會越來越有精神。


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

#最排毒的阿育吠陀飲用水

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⁻

取用乾淨的水用火煮沸。

1. 火要大。

2. 沸騰後,掀開水壺蓋,讓蒸汽發散,持續開大火,讓水冒出大顆大顆的氣泡,再煮10-15分鐘。

3. 將水裝入熱水瓶中,一天喝700- 800ml。(不要多過1000ml,反而會消耗能量。)
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