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著節氣生活 | 大寒Ashley1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大寒(1月19或20或21日)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,緊接著就是春分,古諺有云:「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」,意思是當大寒時節天氣如果不寒冷,到了春天將會十分寒冷,後面的節氣就會亂了順序;又大寒若天不寒、地不凍、害蟲未死,人畜必有災殃。 節氣養身重點:大寒時,風邪初起,風與寒這兩股邪氣結合,加上入冬後最強冷氣團往往在這個時候到來,最容易在此時侵犯人的體表,養生的重點在補充身體能量,養精蓄銳,禦寒保暖。#疏通肝膽大寒這段時間,天氣最為寒冷,在日照不足,陽氣偏弱的環境下,人的情緒也容易跟著低落。如果本身就有憂鬱傾向或平時壓力過大的人,在這段時間要積極的調養情緒,養肝膽,讓肝氣舒暢,就能疏散心中鬱悶。#養腎陽整個冬天,腎與膀胱經都是養護的重點,體內元氣足夠,心靈就能滋潤飽滿,做足準備充滿朝氣地迎接陽氣昇發的春天。 💁♀️ 這兩週都盡量這麼做: 1. 不宜過早外出:需早起者建議要多穿衣服,尤其年紀大的長輩若太早出門,心血管收縮,導致心血管疾病,要特別注意。2. 忌過量運動:天寒過度運動容易導致心血管收縮劇烈,大量出汗也容易使皮膚毛孔打開,若被寒氣入侵容易遭來感冒身體不適。3. 忌熬夜:晚上21點開始就是陰氣的開始,冬至後保持早睡晚起的習慣,能讓身體補足精氣。4. 養陰:用暖性的精油,抹關節與整條脊椎,能調節膀胱經與督脈的經氣,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。💁♀️ 日常飲食調養:大寒是進補的節氣,此時切記不可以吃冰冷的食物,可以適量食用龍眼、黑芝麻、山藥、核桃,也可以用羊肉、豬大骨、烏骨雞、鱔魚等來煮湯,能旺氣血使精力旺盛,外出也不怕寒冷。若容易上火的朋友,飲食上就要要從膏粱厚味逐漸緩慢轉向清淡的蔬菜。可考慮適合跟排骨一起燉煮的白蘿蔔,白蘿蔔可以化痰、消除脹氣、健胃整腸,在冬令進補時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、降低整體熱量,偏寒的性質也能中和進補時易化燥的缺點。💁♀️ 推薦練習: 反轉頭碰膝式 (影片連結) 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▍按摩油推薦|行氣導引油ノ 塗抹大腿內外側的肝經與膽經及關節處:塗抹在「脊椎」:可提升督脈與膀胱經的陽氣,加強氣血循環。塗抹在「薦骨」:補火助陽,散寒止痛。塗抹在「膝蓋」:改善膝蓋功能,減少膝蓋積液,活動輕鬆流利。塗抹在「腳踝」:補火助陽,引火歸源,溫通經脈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