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跟著節氣生活 | 小暑
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7月6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7月22日


ree

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,通常在每年7月6日至8日開始,標誌著夏季進入最炎熱的階段。「小暑」意為「小熱」,雖稱為「小」,但此時氣溫已經很高,只是相對於隨後的大暑而言。此時正值三伏天的初伏期間,天氣炎熱,雨水充沛,濕熱並重。從養生角度看,小暑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期,也是最容易出現暑熱病症的階段,需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和滋陰清熱。

阿育吠陀視角:季節與主導體質

在阿育吠陀季節劃分中,小暑對應於Grishma(夏季)的後期,接近全年Pitta(火)能量的最高峰。此時,Pitta能量極度旺盛,主導自然界和人體的生理活動。同時,由於高溫導致的蒸發作用,Vata(風)的乾燥特性也開始顯現,為即將到來的秋季做準備。


當季主導能量

* Pitta(火)能量接近全年最高點,火熱之性極盛

* Vata(風)能量的乾燥特性開始輕微增強

* Kapha(水土)能量處於全年最低點,但濕熱環境可能造成局部滯留


可能的體質失衡

* Pitta體質:極易出現過熱症狀,如嚴重皮膚問題、消化性潰瘍、易怒暴躁、頭痛眩暈

* Vata體質:高溫和乾燥可能導致津液耗損,出現便秘、失眠、焦慮、關節疼痛

* Kapha體質:雖然整體能量較低,但濕熱環境可能導致痰濕困阻,胸悶氣短


平衡調整建議


飲食指南

總體原則

* 以清熱解暑、滋陰生津為主要方向

* 大量增加冷卻性食物,減少溫熱性食物

* 注重補充電解質和水分

* 避免過度冰冷食品,以免損傷脾胃

* 少食多餐,減輕消化系統負擔


推薦食物

* 穀物類:綠豆、薏仁、小米、蓮子、百合

* 蔬菜類:苦瓜、黃瓜、冬瓜、絲瓜、藕、茄子、空心菜、馬齒莧

* 水果類:西瓜、甜瓜、桃子、李子、葡萄、椰子、檸檬

* 蛋白質:綠豆、扁豆、豆腐、鴨肉、魚類

* 飲品:椰子水、蘆薈汁、薄荷茶、菊花茶、綠茶


各體質飲食特別建議

Vata(風)體質:

* 選擇滋潤而不燥熱的食物,如椰子、甜水果

* 適量健康油脂,如酥油、橄欖油,但用量要比其他季節少

* 避免過度生冷和乾燥食物

* 保持規律飲食,不可因為天熱而不進食

* 溫涼的流質食物如溫和的果汁、蔬菜湯


Pitta(火)體質:

* 大量增加極度冷卻的食物,如西瓜、黃瓜、椰子水

* 完全避免辛辣、油炸、酸性、鹹味和發酵食品

* 以甜、苦、澀味食物為主

* 生食比例可以適當增加

* 大量飲用冷卻性飲品,如薄荷茶、蘆薈汁


Kapha(水土)體質:

* 保持輕盈、易消化的食物選擇

* 適量使用溫和辛香料以對抗濕滯,但避免過熱的香料

* 減少甜食、乳製品和過多水分攝入

* 多食用苦味和澀味食物

* 控制食量,避免因為食慾不振而暴飲暴食


生活習慣建議

作息調整

* 早睡早起,在中午最熱時段(11:00-15:00)避免戶外活動和劇烈運動

* 上午11點至下午3點期間應待在陰涼處休息,可適當午睡但不超過1小時

* 將主要活動安排在清晨(5:00-9:00)和傍晚(17:00-20:00)的涼爽時段

* 保證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消耗陰液


環境調節

* 創造涼爽舒適的居住環境,適度使用空調但避免過冷

* 使用自然通風和遮陽措施

* 室內可放置水盆或濕毛巾增加濕度

* 穿著淺色、寬鬆、透氣的天然材質衣物


身心活動

* 運動時間調整至清晨5:00-7:00或傍晚18:00-20:00

* 避免高強度運動,以溫和拉伸和呼吸練習為主

* 增加靜坐冥想時間,培養內在的清涼感


各體質的特別調整


小暑特色養生實踐


三伏天養生法

1. 伏前預防:提前調理脾胃,增強體質

2. 伏中清熱:重點清熱解暑,防止中暑

3. 伏後調理:恢復元氣,為秋季做準備


冷卻呼吸法練習

Sheetali呼吸法(蛇式呼吸):

* 將舌頭捲成管狀,通過舌頭吸氣

* 閉口,從鼻子緩慢呼氣

* 重複10-20次,帶來立即的降溫效果


Shitkari呼吸法(嘶嘶呼吸):

* 輕微張開嘴唇,舌尖抵住牙齒

* 發出輕微嘶嘶聲吸氣

* 閉口從鼻子呼氣

* 同樣具有強烈的冷卻效果


阿育吠陀夏季油療

* 椰子油全身按摩:早晨進行,具有極佳的冷卻效果

* 薄荷油足部按摩:睡前進行,幫助降溫和放鬆

* 檀香油額頭敷料:中午高溫時使用,平衡過度的火能量



小暑時節調養重點

1. 極度防暑:避免一切可能導致過熱的因素

2. 大量補水:維持體液平衡,防止脫水

3. 清心降火:保持情緒極度平靜,避免任何激動

4. 保護陰液:避免大汗淋漓,及時補充營養


小暑特色養生食譜

三豆湯

* 材料:綠豆30克,赤小豆30克,黑豆30克,甘草6克

* 做法:三豆提前浸泡4小時,加甘草煮至軟爛

* 功效: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,補益脾腎

* 適合體質:三種體質皆宜,是小暑理想的消暑飲品


荷葉綠豆粥

* 材料:新鮮荷葉1片,綠豆50克,大米30克,冰糖適量

* 做法:荷葉煎水取汁,用荷葉水煮綠豆和大米成粥

* 功效:清熱解暑,健脾利濕

* 適合體質:特別適合Pitta和Kapha體質


冬瓜薏米湯

* 材料:冬瓜500克,薏米50克,蓮子20克,百合15克

* 做法:薏米提前浸泡,與蓮子、百合一起煮,最後加入冬瓜片

* 功效:清熱利尿,養心安神,健脾祛濕

* 適合體質:三種體質皆宜,特別適合濕熱體質


西瓜翠衣飲

* 材料:西瓜皮(白色部分)200克,薄荷葉少許,蜂蜜適量

* 做法:西瓜皮切絲榨汁,加入薄荷葉和蜂蜜調味

* 功效:清熱解暑,生津止渴

* 適合體質:三種體質皆宜,夏季最佳消暑飲品


防護小暑常見健康問題

中暑和熱衰竭

* 症狀:頭暈、噁心、大量出汗、體溫過高、意識模糊

* 預防:避開高溫時段,充分補水,穿著涼爽

* 阿育吠陀急救:立即移至陰涼處,冷敷額頭,飲用椰子水或淡鹽水


暑濕症候

* 症狀:胸悶氣短、食慾不振、腹脹腹瀉、四肢乏力

* 預防:避免過食生冷,保持環境通風,適度運動排汗

* 阿育吠陀調理:薑茶(少量)、小茴香茶、輕度腹部按摩


皮膚問題

* 症狀:痱子、濕疹加重、日曬傷、皮膚過敏

* 預防:嚴格防曬,保持皮膚乾爽,穿透氣衣物

* 阿育吠陀護理:蘆薈膠、椰子油、薄荷水噴霧、檀香粉敷料


情緒問題

* 症狀:易怒、煩躁、失眠、焦慮不安

* 預防:保持涼爽環境,避免衝突和壓力,充分休息

* 阿育吠陀療法:玫瑰精油、檀香冥想、月光療法、冷卻呼吸法


小暑養生的特別提醒

1. 不要過度貪涼:雖然需要降溫,但避免極端冰冷食物和環境

2. 保護脾胃陽氣:即使在最熱的時候,也要注意不要完全忽視消化功能

3. 預防空調病:合理使用空調,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

4. 注意電解質平衡:大量出汗後要及時補充鹽分和礦物質


結語
小暑節氣是一年中最需要謹慎養生的時期之一,此時Pitta(火)能量接近頂峰,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熱壓力。通過整合中醫和阿育吠陀的智慧,我們學會了如何在極熱環境中保持身心平衡:關鍵在於極度的冷卻和平靜,同時根據個人體質進行精準調整。小暑雖熱,但如果調理得當,反而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期的陽氣來排出體內的寒濕邪氣,為整年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。

學習在自然界火能量最強的時候,培養內在最深的寧靜和清涼,是此時對自己最好的照顧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